跳转至

14 怎么写好用户指南?

前一段时间,我要买一部家用的跑步机。有一款跑步机看起来配置齐备,商品的标题中指明“需要组装”。

商品的评论只有两条。其中一条给了三分:“还没有来得及试一试这个新到的跑步机。因为,我一直试着把它组装起来。我做梦都没有想到,‘需要组装’意味着我花了三天时间,都没有组装起来。它也许是一个好的跑步机,可是令人失望的是,这些零件到底该怎么凑在一起!”

而另一条则给了最低的一分。评论写道:“商品描述不准确。这台机器非常重,长度甚至超过两人沙发。一般的家庭根本放不下这台跑步机。已经退货了”。

你可以想象,这两条仅有的评论对这款跑步机的销售有多大的杀伤力。它本身的品质无论如何,都不至于沦落到一分、三分的地步。

问题在哪儿呢?无论是谁,花了三天时间都搞不定组装,肯定有一肚子的不满意。好不容易组装起来,却发现没有空间放置,又要拆掉退货,就会更不满意。

我了解了一下这款跑步机的用户手册,发现组装非常繁琐,所涉及的部件有很多,还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搞定的。

很显然,用户指南非常重要,但这款跑步机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面的案例,可见写出一份好的用户指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最好的用户指南,是产品本身 。我们随手拿一只圆珠笔,就知道怎么用。然而,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够简单到拿来就用。一份合格的用户指南,要帮助用户减少产品使用的障碍,快速地使用产品。

作为程序员,我们常和软件的用户指南打交道。软件和的用户指南和家用电器的操作指南一样,是最终用户的参考手册。今天,我就和你聊聊怎么写好软件的用户指南这个话题。

谁是指南的用户?(用户指南写给谁?)

既然是用户指南,就必须让用户看得懂、用得上。首先我们需要搞懂,谁是用户? 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了解用户的日常习惯和知识偏差。

一般来说,我们把用户的门槛降得越低,潜在用户的群体就越大,软件就越容易推广。

比如说,访问一个网站时,我们只要在浏览器输入网址,就可以浏览网站的内容。这背后的技术,真的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。可是,作为用户,我一点儿也不关心这些技术,我只关心,我能不能访问到这个网站。

假设一个浏览器的设计者,添加了两个强制的选择项,让用户访问网站时选择:

  1. 使用 TCP 协议还是 UDP 协议?
  2. 使用 HTTP 还是 HTTPS?

估计很多用户立即就会不知所措。他们大部分都不知道这些协议到底是什么,更别提让他们做出有实际意义的选择了。

我举这样的一个例子,想说明的是,有了用户的千差万别,才有了软件的千差万别。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,有了详实的用户指南,用户就能够使用产品。 事实上,用户指南,不能超越用户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。 什么时候确定产品用户?

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。之所以常谈,是因为我们很容易就忘了我们的用户。所以,不得不经常拎出来谈一谈,时不时地拽一拽这根弦。

等到产品出来的时候才确定用户,再写用户指南,就太晚了。 谁是我们的用户?用户该怎么使用我们的产品?这些问题应该是产品还没有影子的时候,就要开始着手解决的问题。 然后,在产品研发的全工程中,反复地调试、测试这两个问题的答案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这两个问题答案,千万不要越来越丰富,而是要简化再简化,越来越简单。

无论用户手册写得有多好,一个需要组装近百个部件才可以使用的跑步机,都瑜不掩瑕。

所以在产品设计时,就需要解决掉用户定位和怎么使用这两个问题。

比如浏览器的设计,我们一定要压制住给用户提供更多选择的冲动,把技术细节隐藏到具体实现中去,而不是让用户来做选择。即便是简单的给浏览器输入地址这一行,你想一想下面的这些地址隐藏了多少细节!

img我们经常使用浏览器,所以讨论浏览器的设计时,可能比较容易理解简单带来的巨大好处。如果换成我们自己的软件产品,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。

我们可能生怕遗漏了什么、错过了什么。丢掉东西,尤其是放弃一个看似美妙的想法,不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。 但在用户指南这个问题上,我们需要记住“less is more”。如果可以从用户的角度看问题,产品中自我的影子就会少一点点,这些选择也会简单一点点。

保持指南和代码的一致

和接口规范一样,用户指南一般也是由程序员和其他的作者一同完成的。和接口规范不一样的是,接口规范可以在源代码文件中定义、描述,而用户指南通常是独立于源代码的文档。这种分离的组织形式,经常会让用户指南和源代码脱节。如果维护指南的作者和维护源代码的作者不是同一个人,脱节就会更加严重,导致维护和服务都很困难。

那么该怎么办呢?程序员一定要和用户指南的维护者保持通畅的沟通,商定协作的方式。

比如,在 OpenJDK 中,如果源代码的修改导致了行为和接口的改变,就要考虑是不是需要修改用户指南。如果需要修改用户指南,就要提交一个用户指南修改的提议。在这个提议里,说明代码导致的行为、接口的变更,以及用户指南修改的建议。用户指南的维护者收到提议后,就会跟踪代码的变更,提议具体的修改方案,完成用户指南的修改。源代码修改和用户指南的修改,一定要放在一个连贯的流程里。

保持用户指南和源代码的一致性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任务。这是一个成本很高的问题,你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。比如可以像 OpenJDK 一样,通过改进开发流程,把用户指南修改和代码变更绑定在一起。用户指南修改修改完成,这个代码变更才算完成。如果工具使用得当,团队合作流畅,这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好办法。

开发指南的实践

开发指南是一类我们经常接触的用户指南,它的典型用户是使用该软件 API 的软件工程师。

我们上一次聊到了接口规范。开发指南和接口规范这两类文档是怎么分工的呢? 接口规范的重点在于接口的设计和功能描述上,包括确认边界条件、指定参数范围以及描述极端状况。而开发指南的重点在于定义术语、交代概念、提供示例、问题排查等。

接口规范描述的是每一个部件的规格,是一个细节、局部的范围。开发指南说的就是怎么理解这些部件之间的关系,怎么把这些部件组合起来,形成更大的部件或者产品。

对于一个陌生的类库,我们一般要先阅读开发指南,然后检索接口和接口规范。如果开发指南让用户抓狂,你可以回顾一下开头讲到的跑步机的例子,想象下影响会有多糟糕!

那么合格的开发指南都要符合哪几个规则呢?我总结为三点:需要交代清楚概念,可以快速上手,示例都可操作。 交代概念 一个合格的开发指南,不要假定用户具有和开发者一样的知识范围。对应的接口规范和开发指南里涉及到的概念,一定要交代清楚。我们可以假定一个程序员了解 IP 地址这个概念,这是计算机入门的基本概念。但是,不要假定他了解 IP 地址的计算方式,虽然也是基础知识,但是大部分人记不住知识的细节。

所以说,交代清楚概念,很方便作者和读者之间建立共识,降低后续文档的阅读负担。 快速上手 一个好的开发指南,要尽最大可能,让开发者快速上手。

我们学习一门编程语言,往往从“Hello, World!”这个例子开始。它本身并没有太多玄妙的东西,但可以让一个初学者最快地玩耍起来,然后,再逐步探索更深入的内容。

这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方法。很多开发指南,都有一个类似于“Hello, World!”这样的简短的快速入门章节。你也可以试试这个办法。

但需要注意的是,快速入门的章节一定要简单、靠前。让读者最快接触到,很容易学会,方便“玩耍”。 示例都可操作

可操作性是开发指南的一个命门。所有成文的方法和示例,都要求可以使用、可以操作、可以验证。虽然说起来简单,但是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。

开发指南,需要适应版本的变迁和代码的修改。第一版的开发指南也许看起来、用起来都很美妙,但到了第二版,就会面临代码和指南脱节的问题。

指南的方法是否还适用?示例的代码是否需要修改?示例的输出有没有变化?问题排查的办法有没有变更? 这些都是潜在的问题。

如果我们在开发指南里使用了不能执行的伪代码,这些问题就会更加突出。我们虽然清楚第一版伪代码的逻辑,却没有办法验证这样的逻辑在第二版是不是依然成立。

如果开发指南里的示例都可以被编译、被使用,那么解决起来就会轻松很多。修订开发指南时,如果我们把这些示例重新编译、运行、查看结果,然后对比文档,就可以解决掉很多潜在的忧患。

当然,可操作的开发指南,用户不仅仅是可以阅读,也可以照着例子玩耍。

小结

最后我来总结一下,用户指南的形式和组织方式各式各样,我们没有办法去限定它的具体格式。 一般而言,我们要建立下面的意识:

  1.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来思考用户指南,用户指南要容易上手;
  2. 用户指南和源代码一样,也有开发周期,也是需要维护的。

一起来动手

今天,我们找两个真实的例子练练手。限于版权,我不能拷贝这两个例子的内容。麻烦大家去看原文。

第一个例子是腾讯微信的《小程序开发指南》第一小节的"Hello World"示例。第二个例子是GitHub 页面开发的入门网页,也是一个 Hello World 示例。你仔细研究下,看看是不是都容易上手?每一个例子都有什么优点,有什么缺点? 你有哪些改进的建议?

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,我们一起来讨论、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