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11 鸟瞰 MyBatis 初始化,把握 MyBatis 启动流程脉络(下)

在上一讲,我们深入分析了MyBatis 初始化过程中对 mybatis-config.xml 全局配置文件的解析,详细介绍了其中每个标签的解析流程以及涉及的经典设计模式——构造者模式。这一讲我们就紧接着上一讲的内容,继续介绍 MyBatis 初始化流程,重点介绍Mapper.xml 配置文件的解析以及 SQL 语句的处理逻辑。

Mapper.xml 映射文件解析全流程

在上一讲分析 mybatis-config.xml 配置文件解析流程的时候我们看到,在 mybatis-config.xml 配置文件中可以定义多个 <mapper> 标签指定 Mapper 配置文件的地址, MyBatis 会为每个 Mapper.xml 映射文件创建一个 XMLMapperBuilder 实例完成解析

与 XMLConfigBuilder 类似,XMLMapperBuilder也是具体构造者的角色,继承了 BaseBuilder 这个抽象类,解析 Mapper.xml 映射文件的入口是 XMLMapperBuilder.parse() 方法,其核心步骤如下:

  • 执行 configurationElement() 方法解析整个Mapper.xml 映射文件的内容;
  • 获取当前 Mapper.xml 映射文件指定的 Mapper 接口,并进行注册;
  • 处理 configurationElement() 方法中解析失败的 <resultMap> 标签;
  • 处理 configurationElement() 方法中解析失败的 <cache-ref> 标签;
  • 处理 configurationElement() 方法中解析失败的SQL 语句标签。

可以清晰地看到, configurationElement() 方法才是真正解析 Mapper.xml 映射文件的地方 ,其中定义了处理 Mapper.xml 映射文件的核心流程:

  • 获取 <mapper> 标签中的 namespace 属性,同时会进行多种边界检查;
  • 解析 <cache> 标签;
  • 解析 <cache-ref> 标签;
  • 解析 <resultMap> 标签;
  • 解析 <sql> 标签;
  • 解析 <select><insert><update><delete> 等 SQL 标签。

下面我们就按照顺序逐一介绍这些方法的核心实现。

1. 处理 <cache> 标签

我们知道 Cache 接口及其实现是MyBatis 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的基础,其中,一级缓存是默认开启的,而二级缓存默认情况下并没有开启,如有需要, 可以通过 标签为指定的namespace 开启二级缓存

XMLMapperBuilder 中解析 <cache> 标签的 核心逻辑位于 cacheElement() 方法 之中,其具体步骤如下:

  • 获取 <cache> 标签中的各项属性(type、flushInterval、size 等属性);
  • 读取 <cache> 标签下的子标签信息,这些信息将用于初始化二级缓存;
  • MapperBuilderAssistant 会根据上述配置信息,创建一个全新的Cache 对象并添加到 Configuration.caches 集合中保存。

也就是说,解析 <cache> 标签得到的所有信息将会传给 MapperBuilderAssistant 完成 Cache 对象的创建,创建好的Cache 对象会添加到 Configuration.caches 集合中, 这个 caches 字段是一个StrictMap 类型的集合 ,其中的 Key是Cache 对象的唯一标识,默认值是Mapper.xml 映射文件的namespace,Value 才是真正的二级缓存对应的 Cache 对象。

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StrictMap的特性。

StrictMap 继承了 HashMap,并且覆盖了 HashMap 的一些行为,例如,相较于 HashMap 的 put() 方法,StrictMap 的 put() 方法有如下几点不同:

  • 如果检测到重复 Key 的写入,会直接抛出异常;
  • 在没有重复 Key的情况下,会正常写入 KV 数据,与此同时,还会根据 Key产生一个 shortKey,shortKey 与完整 Key 指向同一个 Value 值;
  • 如果 shortKey 已经存在,则将 value 修改成 Ambiguity 对象,Ambiguity 对象表示这个 shortKey 存在二义性,后续通过 StrictMap的get() 方法获取该 shortKey 的时候,会抛出异常。

了解了 StrictMap 这个集合类的特性之后,我们回到MapperBuilderAssistant 这个类继续分析,在它的 useNewCache() 方法中,会根据前面解析得到的配置信息,通过 CacheBuilder 创建 Cache 对象。

通过名字你就能猜测到 CacheBuilder 是 Cache 的构造者, CacheBuilder 中最核心的方法是build() 方法,其中会根据传入的配置信息创建底层存储数据的 Cache 对象以及相关的 Cache 装饰器 ,具体实现如下:

public Cache build() {
    // 将implementation默认值设置为PerpetualCache,在decorators集合中默认添加LruCache装饰器,
    // 都是在setDefaultImplementations()方法中完成的
    setDefaultImplementations();
    // 通过反射,初始化implementation指定类型的对象
    Cache cache = newBaseCacheInstance(implementation, id);
    // 创建Cache关联的MetaObject对象,并根据properties设置Cache中的各个字段
    setCacheProperties(cache);
    // 根据上面创建的Cache对象类型,决定是否添加装饰器
    if (PerpetualCache.class.equals(cache.getClass())) {
        // 如果是PerpetualCache类型,则为其添加decorators集合中指定的装饰器
        for (Class<? extends Cache> decorator : decorators) {
            // 通过反射创建Cache装饰器
            cache = newCacheDecoratorInstance(decorator, cache);
            // 依赖MetaObject将properties中配置信息设置到Cache的各个属性中,同时调用Cache的initialize()方法完成初始化
            setCacheProperties(cache);
        }
        // 根据readWrite、blocking、clearInterval等配置,
        // 添加SerializedCache、ScheduledCache等装饰器
        cache = setStandardDecorators(cache);
    } else if (!LoggingCache.class.isAssignableFrom(cache.getClass())) {
        // 如果不是PerpetualCache类型,就是其他自定义类型的Cache,则添加一个LoggingCache装饰器
        cache = new LoggingCache(cache);
    }
    return cache;
}

2. 处理<cache-ref>标签

通过上述介绍我们知道,可以通过 <cache> 标签为每个 namespace 开启二级缓存,同时还会将 namespace 与关联的二级缓存 Cache对象记录到 Configuration.caches 集合中,也就是说二级缓存是 namespace 级别的。但是,在有的场景中,我们会需要在多个 namespace 共享同一个二级缓存,也就是 共享同一个 Cache 对象

为了解决这个需求,MyBatis提供了 <cache-ref> 标签来引用另一个 namespace 的二级缓存。cacheRefElement() 方法是处理 <cache-ref> 标签的核心逻辑所在,在 Configuration 中维护了一个 cacheRefMap 字段(HashMap\ 类型),其中的 Key 是 <cache-ref> 标签所属的namespace 标识,Value 值是 <cache-ref> 标签引用的 namespace 值,这样的话,就可以将两个namespace 关联起来了,即这两个 namespace 共用一个 Cache对象。

这里会使用到一个叫 CacheRefResolver 的 Cache 引用解析器。 CacheRefResolver 中记录了被引用的 namespace以及当前 namespace 关联的MapperBuilderAssistant 对象 。前面在解析 <cache>标签的时候我们介绍过,MapperBuilderAssistant 会在 useNewCache() 方法中通过 CacheBuilder 创建新的 Cache 对象,并记录到 currentCache 字段。而这里解析 <cache-ref> 标签的时候,MapperBuilderAssistant 会通过 useCacheRef() 方法从 Configuration.caches 集合中,根据被引用的namespace 查找共享的 Cache 对象来初始化 currentCache,而不再创建新的Cache 对象,从而实现二级缓存的共享。

3. 处理<resultMap>标签

有关系型数据库使用经验的同学应该知道,select 语句执行得到的结果集实际上是一张二维表,而 Java 是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,在使用 JDBC 的时候,我们需要手动写代码将select 语句的结果集转换成 Java 对象,这是一项重复性很大的操作。

为了将 Java 开发者从这种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,MyBatis 提供了 标签来定义结果集与 Java 对象之间的映射规则。

首先,<resultMap> 标签下的每一个子标签,例如,<column><id> 等,都被解析一个 ResultMapping 对象,其中维护了数据库表中一个列与对应 Java 类中一个属性之间的映射关系。

下面是 ResultMapping 中核心字段的含义。

  • column(String 类型):当前标签中指定的 column 属性值,指向的是数据库表中的一个列名(或是别名)。
  • property(String 类型):当前标签中指定的 property 属性值,指向的是与 column 列对应的属性名称。
  • javaType(Class\<?> 类型)、jdbcType(JdbcType 类型):当前标签指定的 javaType 属性值和 jdbcType 属性值,指定了 property 字段的 Java 类型以及对应列的 JDBC 类型。
  • typeHandler(TypeHandler\<?> 类型):当前标签的 typeHandler 属性值,这里指定的 TypeHandler 会覆盖默认的类型处理器。
  • nestedResultMapId(String类型):当前标签的 resultMap 属性值,通过该属性我们可以引用另一个 <resultMap> 标签的id,然后由这个被引用的<resultMap> 标签映射结果集中的一部分列。这样,我们就可以将一个查询结果集映射成多个对象,同时确定这些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。
  • nestedQueryId(String 类型):当前标签的select 属性,我们可以通过该属性引用另一个 <select> 标签中的select 语句定义,它会将当前列的值作为参数传入这个 select 语句。由于当前结果集可能查询出多行数据,那么可能就会导致 select 属性指定的 SQL 语句会执行多次,也就是著名的 N+1 问题。
  • columnPrefix(String 类型):当前标签的 columnPrefix 属性值,记录了表中列名的公共前缀。
  • resultSet(String 类型):当前标签的 resultSet 属性值。
  • lazy(boolean 类型):当前标签的fetchType 属性,表示是否延迟加载当前标签对应的列。

介绍完 ResultMapping 对象(即<resultMap> 标签下各个子标签的解析结果)之后,我们再来看<resultMap> 标签如何被解析。整个 <resultMap> 标签最终会被解析成 ResultMap 对象,它与 ResultMapping 之间的映射关系如下图所示:

图片1.png

ResultMap 结构图

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,ResultMap 中有四个集合与 ResultMapping 紧密相连。

  • resultMappings 集合,维护了整个<resultMap> 标签解析之后得到的全部映射关系,也就是全部 ResultMapping 对象。
  • idResultMappings 集合,维护了与唯一标识相关的映射,例如,<id> 标签、<constructor> 标签下的 <idArg> 子标签解析得到的 ResultMapping 对象。如果没有定义 <id> 等唯一性标签,则由 resultMappings 集合中全部映射关系来确定一条记录的唯一性,即 idResultMappings 集合与 resulMappings 集合相同。
  • constructorResultMappings 集合,维护了 <constructor> 标签下全部子标签定义的映射关系。
  • propertyResultMappings 集合,维护了不带 Constructor 标志的映射关系。

除了上述四个 ResultMapping 集合,ResultMap 中还维护了下列核心字段。

  • id(String 类型):当前 <resultMap> 标签的 id 属性值。
  • type(Class 类型):当前 <resultMap> 的 type 属性值。
  • mappedColumns(Set<String> 类型):维护了所有映射关系中涉及的 column 属性值,也就是所有的列名(或别名)。
  • hasNestedResultMaps(boolean 类型):当前 <resultMap> 标签是否嵌套了其他 <resultMap> 标签,即这个映射关系中指定了 resultMap属性,且未指定 resultSet 属性。
  • hasNestedQueries(boolean 类型):当前 <resultMap> 标签是否含有嵌套查询。也就是说,这个映射关系中是否指定了 select 属性。
  • autoMapping(Boolean 类型):当前 ResultMap 是否开启自动映射的功能。
  • discriminator(Discriminator 类型):对应 <discriminator> 标签。

接下来我们开始深入分析 <resultMap> 标签解析的流程。XMLMapperBuilder的resultMapElements() 方法负责解析 Mapper 配置文件中的全部 <resultMap> 标签,其中会通过 resultMapElement() 方法解析单个 <resultMap> 标签。

下面是 resultMapElement() 方法解析 <resultMap> 标签的核心流程。

  • 获取 <resultMap> 标签的type 属性值,这个值表示结果集将被映射成 type 指定类型的对象。如果没有指定 type 属性的话,会找其他属性值,优先级依次是:type、ofType、resultType、javaType。在这一步中会确定映射得到的对象类型,这里支持别名转换。
  • 解析<resultMap>标签下的各个子标签,每个子标签都会生成一个ResultMapping 对象,这个 ResultMapping 对象会被添加到resultMappings 集合(List<ResultMapping> 类型)中暂存。这里会涉及 <id><result><association><collection><discriminator> 等子标签的解析。
  • 获取 <resultMap> 标签的id 属性,默认值会拼装所有父标签的id、value 或 property 属性值。
  • 获取 <resultMap> 标签的extends、autoMapping 等属性。
  • 创建 ResultMapResolver 对象,ResultMapResolver 会根据上面解析到的ResultMappings 集合以及 <resultMap> 标签的属性构造 ResultMap 对象,并将其添加到 Configuration.resultMaps 集合(StrictMap 类型)中。
(1)解析 <id><result><constructor>标签

在 resultMapElement() 方法中获取到 id 属性和 type 属性值之后,会调用 buildResultMappingFromContext() 方法解析上述标签得到 ResultMapping 对象,其核心逻辑如下:

  • 获取当前标签的property的属性值作为目标属性名称(如果 <constructor> 标签使用的是 name 属性);
  • 获取 column、javaType、typeHandler、jdbcType、select 等一系列属性,与获取 property 属性的方式类似;
  • 根据上面解析到的信息,调用 MapperBuilderAssistant.buildResultMapping() 方法创建 ResultMapping 对象。

正如 resultMapElement() 方法核心步骤描述的那样,经过解析得到 ResultMapping 对象集合之后,会记录到resultMappings 这个临时集合中,然后由 ResultMapResolver 调用 MapperBuilderAssistant.addResultMap() 方法创建 ResultMap 对象,将resultMappings 集合中的全部 ResultMapping 对象添加到其中,然后将ResultMap 对象记录到 Configuration.resultMaps 集合中。

下面是 MapperBuilderAssistant.addResultMap() 的具体实现:

public ResultMap addResultMap(
        String id,
        Class<?> type,
        String extend,
        Discriminator discriminator,
        List<ResultMapping> resultMappings,
        Boolean autoMapping) {
    // ResultMap的完整id是"namespace.id"的格式
    id = applyCurrentNamespace(id, false);
    // 获取被继承的ResultMap的完整id,也就是父ResultMap对象的完整id
    extend = applyCurrentNamespace(extend, true);
    if (extend != null) {  // 针对extend属性的处理
        // 检测Configuration.resultMaps集合中是否存在被继承的ResultMap对象
        if (!configuration.hasResultMap(extend)) {
            throw new IncompleteElementException("Could not find a parent resultmap with id '" + extend + "'");
        }
        // 获取需要被继承的ResultMap对象,也就是父ResultMap对象
        ResultMap resultMap = configuration.getResultMap(extend);
        // 获取父ResultMap对象中记录的ResultMapping集合
        List<ResultMapping> extendedResultMappings = new ArrayList<>(resultMap.getResultMappings());
        // 删除需要覆盖的ResultMapping集合
        extendedResultMappings.removeAll(resultMappings);
        // 如果当前<resultMap>标签中定义了<constructor>标签,则不需要使用父ResultMap中记录
        // 的相应<constructor>标签,这里会将其对应的ResultMapping对象删除
        boolean declaresConstructor = false;
        for (ResultMapping resultMapping : resultMappings) {
            if (resultMapping.getFlags().contains(ResultFlag.CONSTRUCTOR)) {
                declaresConstructor = true;
                break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if (declaresConstructor) {
            extendedResultMappings.removeIf(resultMapping -> resultMapping.getFlags().contains(ResultFlag.CONSTRUCTOR));
        }
        // 添加需要被继承下来的ResultMapping对象记录到resultMappings集合中
        resultMappings.addAll(extendedResultMappings);
    }
    // 创建ResultMap对象,并添加到Configuration.resultMaps集合中保存
    ResultMap resultMap = new ResultMap.Builder(configuration, id, type, resultMappings, autoMapping)
            .discriminator(discriminator)
            .build();
    configuration.addResultMap(resultMap);
    return resultMap;
}

至于 <constructor> 标签的流程,是由XMLMapperBuilder 中的processConstructorElement() 方法实现,其中会先获取 <constructor> 标签的全部子标签,然后为每个标签添加 CONSTRUCTOR 标志(为每个<idArg> 标签添加额外的ID标志),最后通过 buildResultMappingFromContext()方法创建 ResultMapping对象并记录到 resultMappings 集合中暂存,这些 ResultMapping 对象最终也会添加到前面介绍的ResultMap 对象。

(2)解析 <association><collection>标签

接下来,我们来介绍解析 <association><collection>标签的核心流程,两者解析的过程基本一致。前面介绍的 buildResultMappingFromContext() 方法不仅完成了 <id><result> 等标签的解析,还完成了 <association><collection> 标签的解析,其中相关的代码片段如下:

private ResultMapping buildResultMappingFromContext(XNode context, Class<?> resultType, List<ResultFlag> flags) {
    ... // <association>标签中其他属性的解析与<result>、<id>标签类似,这里不再展开
    // 如果<association>标签没有指定resultMap属性,那么就是匿名嵌套映射,需要通过
    //  processNestedResultMappings()方法解析该匿名的嵌套映射
    String nestedResultMap = context.getStringAttribute("resultMap", () ->
            processNestedResultMappings(context, Collections.emptyList(), resultType));
    ... // <association>标签中其他属性的解析与<result>、<id>标签类似,这里不再展开
    // 根据上面解析到的属性值,创建ResultMapping对象
    return builderAssistant.buildResultMapping(resultType, property, column, javaTypeClass, jdbcTypeEnum, nestedSelect, nestedResultMap, notNullColumn, columnPrefix, typeHandlerClass, flags, resultSet, foreignColumn, lazy);
}

这里的 processNestedResultMappings() 方法会递归执行resultMapElement() 方法解析 <association> 标签和 <collection> 标签指定的匿名嵌套映射,得到一个完整的ResultMap 对象,并添加到Configuration.resultMaps集合中。

(3)解析 <discriminator> 标签

最后一个要介绍的是 <discriminator> 标签的解析过程,我们将 <discriminator> 标签与 <case> 标签配合使用,根据结果集中某列的值改变映射行为。从 resultMapElement() 方法的逻辑我们可以看出,<discriminator> 标签是由 processDiscriminatorElement() 方法专门进行解析的,具体实现如下:

private Discriminator processDiscriminatorElement(XNode context, Class<?> resultType, List<ResultMapping> resultMappings) {
    // 从<discriminator>标签中解析column、javaType、jdbcType、typeHandler四个属性的逻辑非常简单,这里将这部分代码省略
    Map<String, String> discriminatorMap = new HashMap<>();
    // 解析<discriminator>标签的<case>子标签
    for (XNode caseChild : context.getChildren()) {
        String value = caseChild.getStringAttribute("value");
        // 通过前面介绍的processNestedResultMappings()方法,解析<case>标签,
        // 创建相应的嵌套ResultMap对象
        String resultMap = caseChild.getStringAttribute("resultMap",
                processNestedResultMappings(caseChild, resultMappings, resultType));
        // 记录该列值与对应选择的ResultMap的Id
        discriminatorMap.put(value, resultMap);
    }
    // 创建Discriminator对象
    return builderAssistant.buildDiscriminator(resultType, column, javaTypeClass, jdbcTypeEnum, typeHandlerClass, discriminatorMap);
}

SQL 语句解析全流程

在 Mapper.xml 映射文件中,除了上面介绍的标签之外,还有一类比较重要的标签,那就是 <select><insert><delete><update> 等 SQL 语句标签。虽然定义在 Mapper.xml 映射文件中,但是 这些标签是由 XMLStatementBuilder 进行解析的 ,而不再由 XMLMapperBuilder 来完成解析。

在开始介绍 XMLStatementBuilder 解析 SQL 语句标签的具体实现之前,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MyBatis 在内存中是如何表示这些 SQL 语句标签的。在内存中,MyBatis 使用 SqlSource 接口来表示解析之后的 SQL 语句,其中的 SQL 语句只是一个中间态,可能包含动态 SQL 标签或占位符等信息,无法直接使用。SqlSource 接口的定义如下:

public interface SqlSource {
    // 根据Mapper文件或注解描述的SQL语句,以及传入的实参,返回可执行的SQL
    BoundSql getBoundSql(Object parameterObject);
}

MyBatis 在内存中使用 MappedStatement 对象表示上述 SQL 标签。在 MappedStatement 中的 sqlSource 字段记录了 SQL 标签中定义的 SQL 语句,sqlCommandType 字段记录了 SQL 语句的类型(INSERT、UPDATE、DELETE、SELECT 或 FLUSH 类型)。

介绍完表示 SQL 标签的基础类之后,我们来分析 XMLStatementBuilder 解析 SQL 标签的入口方法—— parseStatementNode() 方法,在该方法中首先会根据 id 属性和 databaseId 属性决定加载匹配的 SQL 标签,然后解析其中的<include> 标签和 <selectKey> 标签,相关的代码片段如下:

public void parseStatementNode() {
    // 获取SQL标签的id以及databaseId属性
    String id = context.getStringAttribute("id");
    String databaseId = context.getStringAttribute("databaseId");
    // 若databaseId属性值与当前使用的数据库不匹配,则不加载该SQL标签
    // 若存在相同id且databaseId不为空的SQL标签,则不再加载该SQL标签
    if (!databaseIdMatchesCurrent(id, databaseId, this.requiredDatabaseId)) {
        return;
    }
    // 根据SQL标签的名称决定其SqlCommandType
    String nodeName = context.getNode().getNodeName();
    SqlCommandType sqlCommandType = SqlCommandType.valueOf(nodeName.toUpperCase(Locale.ENGLISH));
    // 获取SQL标签的属性值,例如,fetchSize、timeout、parameterType、parameterMap、
    // resultMap、resultType、lang、resultSetType、flushCache、useCache等。
    // 这些属性的具体含义在MyBatis官方文档中已经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了,这里不再赘述
    ... ...
    // 在解析SQL语句之前,先处理其中的<include>标签
    XMLIncludeTransformer includeParser = new XMLIncludeTransformer(configuration, builderAssistant);
    includeParser.applyIncludes(context.getNode());
    // 获取SQL标签的parameterType、lang两个属性
    ... ...
    // 解析<selectKey>标签
    processSelectKeyNodes(id, parameterTypeClass, langDriver);
    // 暂时省略后面的逻辑
    ...
}

1. 处理 <include> 标签

在实际应用中,我们会在<sql> 标签中定义一些能够被重用的SQL 片段,在 XMLMapperBuilder.sqlElement() 方法中会根据当前使用的 DatabaseId 匹配 <sql> 标签,只有匹配的 SQL 片段才会被加载到内存。

在解析 SQL 标签之前,MyBatis 会先将 <include> 标签转换成对应的 SQL 片段(即定义在 <sql> 标签内的文本),这个转换过程是在 XMLIncludeTransformer.applyIncludes() 方法中实现的(其中不仅包含了 <include> 标签的处理,还包含了“${}”占位符的处理)。

针对 <include> 标签的处理如下:

  • 查找 refid 属性指向的 <sql> 标签,得到其对应的 Node 对象;
  • 解析 <include> 标签下的 <property> 标签,将得到的键值对添加到 variablesContext 集合(Properties 类型)中,并形成新的 Properties 对象返回,用于替换占位符;
  • 递归执行 applyIncludes()方法,因为在 <sql> 标签的定义中可能会使用 <include> 引用其他 SQL 片段,在 applyIncludes()方法递归的过程中,如果遇到“${}”占位符,则使用 variablesContext 集合中的键值对进行替换;
  • 最后,将 <include> 标签替换成 <sql> 标签的内容。

通过上面逻辑可以看出,<include> 标签和 <sql> 标签是可以嵌套多层的,此时就会涉及 applyIncludes()方法的递归,同时可以配合“${}”占位符,实现 SQL 片段模板化,更大程度地提高 SQL 片段的重用率。

2. 处理 <selectKey> 标签

在有的数据库表设计场景中,我们会添加一个自增 ID 字段作为主键,例如,用户 ID、订单 ID 或者这个自增 ID 本身并没有什么业务含义,只是一个唯一标识而已。在某些业务逻辑里面,我们希望在执行 insert 语句的时候返回这个自增 ID 值,<selectKey> 标签就可以实现自增 ID 的获取。<selectKey> 标签不仅可以获取自增 ID,还可以指定其他 SQL 语句,从其他表或执行数据库的函数获取字段值。

parseSelectKeyNode() 方法是解析 标签的核心所在 ,其中会解析 <selectKey> 标签的各个属性,并根据这些属性值将其中的 SQL 语句解析成 MappedStatement 对象,具体实现如下:

private void parseSelectKeyNode(String id, XNode nodeToHandle, Class<?> parameterTypeClass, LanguageDriver langDriver, String databaseId) {
    ... // 解析<selectKey>标签的resultType、statementType、keyProperty等属性
    // 通过LanguageDriver解析<selectKey>标签中的SQL语句,得到对应的SqlSource对象
    SqlSource sqlSource = langDriver.createSqlSource(configuration, nodeToHandle, parameterTypeClass);
    SqlCommandType sqlCommandType = SqlCommandType.SELECT;
    // 创建MappedStatement对象
    builderAssistant.addMappedStatement(id, sqlSource, statementType, sqlCommandType,
            fetchSize, timeout, parameterMap, parameterTypeClass, resultMap, resultTypeClass,
            resultSetTypeEnum, flushCache, useCache, resultOrdered,
            keyGenerator, keyProperty, keyColumn, databaseId, langDriver, null);
    id = builderAssistant.applyCurrentNamespace(id, false);
    // 创建<selectKey>标签对应的KeyGenerator对象,这个KeyGenerator对象会添加到Configuration.keyGenerators集合中
    MappedStatement keyStatement = configuration.getMappedStatement(id, false);
    configuration.addKeyGenerator(id, new SelectKeyGenerator(keyStatement, executeBefore));
}

3. 处理 SQL 语句

经过 <include> 标签和 <selectKey> 标签的处理流程之后,XMLStatementBuilder 中的 parseStatementNode()方法接下来就要开始处理 SQL 语句了,相关的代码片段之前被省略了,这里我们详细分析一下:

public void parseStatementNode() {
    // 前面是解析<selectKey>和<include>标签的逻辑,这里不再展示
    // 当执行到这里的时候,<selectKey>和<include>标签已经被解析完毕,并删除掉了
    // 下面是解析SQL语句的逻辑,也是parseStatementNode()方法的核心
    // 通过LanguageDriver.createSqlSource()方法创建SqlSource对象
    SqlSource sqlSource = langDriver.createSqlSource(configuration, context, parameterTypeClass);
    // 获取SQL标签中配置的resultSets、keyProperty、keyColumn等属性,以及前面解析<selectKey>标签得到的KeyGenerator对象等,
    // 这些信息将会填充到MappedStatement对象中
    // 根据上述属性信息创建MappedStatement对象,并添加到Configuration.mappedStatements集合中保存
    builderAssistant.addMappedStatement(id, sqlSource, statementType, sqlCommandType,
            fetchSize, timeout, parameterMap, parameterTypeClass, resultMap, resultTypeClass,
            resultSetTypeEnum, flushCache, useCache, resultOrdered,
            keyGenerator, keyProperty, keyColumn, databaseId, langDriver, resultSets);
}

这里解析 SQL 语句 使用的是 LanguageDriver 接口 ,其核心实现是 XMLLanguageDriver,继承关系如下图所示:

图片2.png

LanguageDriver 继承关系图

在 createSqlSource() 方法中,XMLLanguageDriver 会依赖 XMLScriptBuilder 创建 SqlSource 对象,XMLScriptBuilder 首先会判断 SQL 语句是否为动态SQL,判断的核心逻辑在 parseDynamicTags()方法中,核心实现如下:

protected MixedSqlNode parseDynamicTags(XNode node) {
    List<SqlNode> contents = new ArrayList<>(); // 解析后的SqlNode结果集合
    NodeList children = node.getNode().getChildNodes();
    // 获取SQL标签下的所有节点,包括标签节点和文本节点
    for (int i = 0; i < children.getLength(); i++) {
        XNode child = node.newXNode(children.item(i));
        if (child.getNode().getNodeType() == Node.CDATA_SECTION_NODE ||
                child.getNode().getNodeType() == Node.TEXT_NODE) {
            // 处理文本节点,也就是SQL语句
            String data = child.getStringBody("");
            TextSqlNode textSqlNode = new TextSqlNode(data);
            // 解析SQL语句,如果含有未解析的"{}"占位符,则为动态SQL
            if (textSqlNode.isDynamic()) {
                contents.add(textSqlNode);
                isDynamic = true; // 标记为动态SQL语句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contents.add(new StaticTextSqlNode(data)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 else if (child.getNode().getNodeType() == Node.ELEMENT_NODE) {
            // 如果解析到一个子标签,那么一定是动态SQL
            // 这里会根据不同的标签,获取不同的NodeHandler,然后由NodeHandler进行后续解析
            String nodeName = child.getNode().getNodeName();
            NodeHandler handler = nodeHandlerMap.get(nodeName);
            if (handler == null) {
                throw new BuilderException("Unknown element <" + nodeName + "> in SQL statement."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// 处理动态SQL语句,并将解析得到的SqlNode对象记录到contents集合中
            handler.handleNode(child, contents);
            isDynamic = true;
        }
    }
    // 解析后的SqlNode集合将会被封装成MixedSqlNode返回
    return new MixedSqlNode(contents);
}

这里使用 SqlNode 接口来表示一条 SQL 语句的不同部分,其中,TextSqlNode 表示的是SQL 语句的文本(可能包含“{}”占位符),StaticTextSqlNode 表示的是不包含占位符的SQL 语句文本。

另外一个新接口是NodeHandler,它有很多实现类,如下图所示:

图片3.png

NodeHandler 继承关系图 NodeHandler接口负责解析动态 SQL 内的标签 ,生成相应的 SqlNode 对象,通过 NodeHandler 实现类的名称,我们就可以大概猜测到其解析的标签名称。以 IfHandler 为例,它解析的就是 <if> 标签,其核心实现如下:

private class IfHandler implements NodeHandler {
    public void handleNode(XNode nodeToHandle, List<SqlNode> targetContents) {
        // 通过parseDynamicTags()方法,解析<if>标签下嵌套的动态SQL
        MixedSqlNode mixedSqlNode = parseDynamicTags(nodeToHandle);
        // 获取<if>标签判断分支的条件
        String test = nodeToHandle.getStringAttribute("test");
        // 创建IfNode对象(也是SqlNode接口的实现),并将其保存下来
        IfSqlNode ifSqlNode = new IfSqlNode(mixedSqlNode, test);
        targetContents.add(ifSqlNode);
    }
}

完成了对 SQL 语句的解析,得到了相应的 MixedSqlNode对象之后,XMLScriptBuilder 会根据 SQL 语句的类型生成不同的 SqlSource 实现:

public SqlSource parseScriptNode() {
    // 对SQL语句进行解析
    MixedSqlNode rootSqlNode = parseDynamicTags(context);
    SqlSource sqlSource;
    if (isDynamic) { // 根据该SQL是否为动态SQL,创建不同的SqlSource实现
        sqlSource = new DynamicSqlSource(configuration, rootSqlNode);
    } else {
        sqlSource = new RawSqlSource(configuration, rootSqlNode, parameterType);
    }
    return sqlSource;
}

总结

这一讲我们重点介绍了 MyBatis 在初始化过程中对 Mapper.xml 映射文件的解析。

首先,我们着重介绍了 Mapper.xml 映射文件中对 <cache> 标签、<cache-ref> 标签以及 <resultMap> 标签(包括它的各个子标签)的解析流程,让我们知道 MyBatis是如何正确理解二级缓存的配置信息以及我们定义的各种映射规则。

然后,我们详细分析了 MyBatis 对 Mapper.xml 映射文件中 SQL 语句标签的解析,其中涉及 <include><selectKey> 等标签的处理逻辑。